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首页  -  研究成果  -  正文
    2019级硕士生袁梦婷在《牡丹江大学学报》刊发学术论文《生命意义教育融注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挖掘与实践理路》

    来源: 时间:2021-11-25 点击量:

    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来全球爆发的最重大最危急的传染病大流行,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面对疾病和死亡,我们不禁思考, 如何才能让生命变得有意义。生命的意义是我们一直以来追寻的话题,也是学术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2021年9月《牡丹江大学学报》刊发了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袁梦婷同学的学术论文《生命意义教育融注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挖掘与实践理路》。该文立足生命意义教育,提出将生命意义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必要与可能,并提出多措并举,发扬生命意义价值的可行措施。

    从潜在之能出发,文章认为,生命意义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认知,并为自身存在的目标、价值不断追求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得的体验,追寻生命意义是青年学生应对纷繁变化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到生命意义教育融入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同时具有潜在之能。马克思强调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实现人生目标和价值、践行人生观是以实践的方式进行的,人生观教育同样也要在实践中才能发展和实现。主体间性哲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也为关注学生体验提供了理论支持。

    着重价值积淀,文章指出,将生命意义教育融入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具有价值优势,能够有效促进觉知生命意义与提高生命质量的统一,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的统一以及“为何生”与“如何生”教育的统一。基于此,生命意义教育应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选择。

    归到实践理路,文章强调,将生命意义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关注预备、体验与实践三个过程。首先,要培育具有生命意义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的教师,既关涉思政课教师,也对专业教师提出要求。其次,关注体验,以课程为主导,以实践为依托,以环境为载体,让感知生命存在成为思政课教育的底色。再次,要重视实践,因人制宜,因地制宜,通过课堂渗透,榜样教育等方式引导大学上追寻生命意义。唯有如此,才能发挥生命意义教育的真正价值。


     

    联系我们

    研究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东七楼(二层) 

    研究院电话:027-87556742、027-87557893

                        027-87544455、027-87557739

    Copyright © 2022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