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学刊》2021年第1期刊发了我院教授黄岭峻、研究生李伦的学术论文《<我之奋斗>在华传播及其影响》。文章将《我的奋斗》在华传播历程划分为开场期、平台期及收场期,指出虽然其传播历程与国际形势的演变和德国法西斯主义本质的逐渐暴露不无关系,但实用主义动机和种族主义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早已使其收场具有必然性。
《我的奋斗》在华传播开场期是指1933年12月至1938年5月。在此阶段,周泰严首先介译了美国对《我的奋斗》的相关介绍,尔后黎明书局出版了董霖及佩萱译本、国立编译馆出版了周其勋译本。《我的奋斗》被介译至国内后,罗家伦、竺可桢、彭逎琨等持赞扬态度,将之视为了解近代史上的一大奇迹的必读书、德国大学教育的重要彰显和民族复兴好榜样的宣言书等;克明、天序、刘崇杰等人则将之视为德国辱华的重要体现。
《我的奋斗》在华传播平台期是指1938年5月至1941年7月。此一阶段中,除董译本、周译本继续更新版次外,新增了天下书店出版的郭清晨译本、大东文化协会出版的李雅森译本及较多中文节译片段。由于中德关系的逐步恶化和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相比上一阶段,这一时期 《我的奋斗》的传播范围和传播热情有所缩小和下降,仅战国策派仍持赞扬态度。
《我的奋斗》在华传播收场期是指1941年7月至1945年8月。德国承人汪伪政权后,中德断交,《我的奋斗》在国内停止发行。此一阶段,漫画传播形式较为常见,而随着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垮台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之后的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垮台,《我之奋斗》在华传播销声匿迹。
该文纵观 20 世纪 30—40 年代 《我之奋斗》在华传播的历程,展现出《我之奋斗》在华传播历程与当时国际形势的演变和德国法西斯主义本质的逐渐暴露之间存在联系。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传播过程即带有实用主义动机及种族主义思想在中国没有太大市场,《我之奋斗》及法西斯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衰落,具有某种必然性。
(图文:邓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