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洁)11月8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专项“抗美援朝战争口述资料采录与整理”工作汇报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202会议室举行。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童文胜,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学东,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明飞,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梁浩伟出席会议,子课题负责人尹旦萍教授、吕宏山副教授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岳奎主持。
课题主持人岳奎教授汇报了自去年9月项目启动以来的进展情况。他指出,目前课题组已圆满完成第三批采录活动,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提升采录效率、加强多方面协作,进一步提高采录质量。他详细汇报了在采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并就进一步提高采访质量及优化现有资源利用提出了具体措施。
子课题组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志章在汇报中对抗美援朝的老兵们表达了深切的敬意,并对项目组的工作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些采访记录不仅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与政治价值,同时也是极其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杜志章还针对课题组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子课题组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翔回顾了项目组的同学们在初次参与采录时遇到的各种挑战。他指出,学生们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积累,在采录工作中逐渐掌握了技巧,能够更加高效熟练地完成各项任务。他还鼓励同学们珍惜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努力将下一阶段的采录工作做深做细,力争取得更高水平的成果。
在交流发言环节,参与采录的同学纷纷表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专项“抗美援朝战争口述资料采录与整理”工作既是一份难得的学术学习锻炼机会,也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2022级硕士研究生谭诗园从人文理念、专业态度和长远目光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参与采录工作的经验和心得。她认为,参与口述史工作,必须秉持严谨的态度,立足于立言、立德、立功的目标,在全面记录的基础上注重情感传递,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采录过程中要保持专业态度,对老战士抱有尊重和耐心。同时,她认为应将课题组对口述资料的采录与整理成果融入思政课,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帮助学生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激发爱国情怀,传承革命精神。
2023级硕士研究生刘旖分享了在视频拍摄和文稿整理中遇到的挑战和收获。她表示,前期深入调研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只有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进行细致的了解和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老兵们所讲述的内容,进而在视频拍摄与文字整理中准确把握历史脉络,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在总结文稿时应注重细节、追求尽善尽美,以确保口述资料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嘉辰从前期联络、中期拍摄采录到后期资料整理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认为应通过官方途径取得与老战士的交流采访机会,以更增加工作的可信度,为老战士及其家属提供安全感和信任感。通过参与课题,他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口述资料整理工作的重要性,深感自身责任重大,表示将加倍认真对待采录整理工作,为丰富党史、新中国史、军史文献资料添砖加瓦。
2024级硕士研究生欧阳晨深感口述资料的宝贵性。据统计,目前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平均年龄已超过90岁,因此必须用心记录好每一个故事,用情传承好每一份记忆,他认为在采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受访者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访谈节奏,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让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这既是研究生阶段宝贵的学术锻炼,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实际行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学东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专项“抗美援朝战争口述资料采录与整理”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他也指出在资料采录的过程中,与受访者的沟通协调、外出采录活动的组织以及资料的整理等环节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为此,他鼓励团队成员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专业能力,确保研究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童文胜对课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给予高度评价,并就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要求,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筹协调,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应致力于提高采录的质量,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未来,课题组要继续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扎实推进抗美援朝战争口述资料采录与整理工作,为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供生动素材,为开展抗美援朝战争研究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作出华中科技大学应有的贡献。